Autogynephilia 自我女性恋:跨性别的幽灵
非男性恋的MtF,对自己成为女性的想法或形象有性取向。
简要
AG的定义是对于非男性恋的MtF,对自己成为女性的想法或形象有性取向。
没看错,成为女性的动机是一种性取向,一种性欲倒错,性别认同、性取向、性幻想同时发挥作用。
AG患者如果采取HRT治疗,一方面减缓了性别不安,另一方面又会加强对“成为女性一性取向”的正反馈,这一循环揭示了AG患者相比男性恋MtF,在选择SRS时更应保守谨慎。
一方面AG患者有动机撒谎,以追求HRT、SRS治疗,但最终效果存疑;另一方面,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法被严格区分而被忽视,导致这一性少数中的少数的性欲倒错一直被误诊。
前言
AG论对传统性别认同理论是矛盾的,并且有污名化和歧视的嫌疑,在跨圈或变性圈对变性的分类有强烈的抵制,但 Blanchard 的变性分类仍然值得一读,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幻想这三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的,AG 争议之大,反而影响后人持续对它新的启发和探索临床价值。
笔者一直都怀疑为何MtF这一群体这么多OD、自残等行为,并不单纯是性别焦虑导致的,还有雌激素的副作用,其次原生家庭是一大原罪,还有他们的兴趣爱好很难令人不怀疑他们真正的性别认同,还是说有的MtF只是在追求自己那奇怪的性癖,仅此而已。
基本概念
Androphilic: 男性恋,嗜雄性,对男性和男性气质产生的喜爱 Nonandrophilic: 非男性恋 Autogynephilic: 自我女性恋,下文 AG 为简称
Blanchard 指出 MtF 只有两种类型
- 非男性恋(non-androphilic)亚型,由有异装癖且有性别焦虑历史的人组成
- 男性恋(androphilic)亚型,由没有任何异装癖历史的人组成
为避免不尊重和准确表达,尽可能使用男性恋/女性恋替代同性恋/异性恋。
Blanchard 对 Autogynephilia 的定义是男性因想起自己成为女性而产生性兴奋的倾向。
AG 的四种类型(Blanchard, 1991):
- 异装癖自恋(女性装扮的幻想)
- 行为性自恋(涉及对女性特征的行为)
- 女性身体功能幻想
- 解剖式自恋(对身体幻想的兴奋)
性取向不能作为诊断判断,患者完全有动机欺骗医生获得变性手术的要求,同时也会有色情变装的历史上欺骗医生导致误诊,而 AG 有很强的动机保持这样的欺骗(Barisic, J et al., 2022),SRS 究竟是手段还是结果完全取决于患者的情况。
分析
AG 和 MtF 具体现象(Lawrence, 2017):
- 异装癖有可能演变成 MtF
- 区分异装癖和MtF的界限并不明显
- 异装癖和 MtF 都经历了跨性别身份的类型
- 一些 MtF 是娘娘腔或恋童癖,其他MtF是被性吸引
- 女性恋和恋物癖的历史可以是异装癖患者的自我幻想,能想象成为一个女性,而不仅仅是打扮成女性
能被观测到的因素:
- 行为举止上的女性化
- 性欲倒错,异装/跨性别幻想的性唤起
根据上表得到非男性恋比男性恋和AG 的关联更大,男性恋比起非男性恋和非 AG 关联性更大。
病因推断是男性恋 MtF 是极度女性化的男性恋男性,跨性别身份来自于他们拥有女性典型的态度、行为和性偏好,而非男性恋的 MtF 是传统的男性,是女性恋的男性,他们从成为女性的幻想中获得性兴奋,而跨性别的身份来自于 AG 的性取向。
双性恋 MtF 的男性恋由特殊的动机组成,他们作为女性的身体吸引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种假男性恋(pseudoandrophilia),通过对男性的性兴趣来验证女性气质。
事实上有雄性激素的 MtF 常报告经历过自恋,而没有雄性激素的 MtF 则否定自恋的历史。
这种偏差通过一个实验测量异装癖和非异装癖男性阴茎充血容量变化来检验,有 13%人承认在穿女装时对治疗师撒谎或误导他们的性唤起,所以患者临床提供的信息以及性历史都值得怀疑。
另一种测量偏差是和其他精神疾病误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被误诊的病,因为症状高度重合,包括情绪、解离性、人格障碍、精神状态等,而这些疾病的存在也可能成为患者否认 AG 的原因。
AG 可以是一种偏执的性取向:
all gender dysphoric males who are not sexually oriented toward men are instead sexually oriented toward the thought or image of themselves as women.
意思是对男性没有性取向的性别障碍男性,反而对自己成为女性的想法或形象有性取向。
这种性取向长时间推动患者从 AG 的幻想和表演中感受到持续的吸引力和正反馈,尽管可能已经失去最初的性冲动欲望,喜欢做女性的想法,发现非常舒服,并想永久地扮演对应的女性角色,可能是 AG 作为性取向的表现形式;随着年龄增长,AG 的性兴奋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AG 似乎是通过创造 MtF 的性别认同并间接引起对变性的渴望,这往往是长时间的,例如在公共场合选择变装、选择女性名字逐渐发展,而事实上是跨性别的身份发展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而非一蹴而就。
支持基于性取向的人类学依据:通过大脑皮层扫描,非男性恋的 MtF 大脑没有女性化也没有去男性化,而男性恋 MtF 刚好相反,但这并不能给双性恋提供变性基础。
在临床上,MtF 通常有很强的动机去实现接受 SRS 却鲜少关心可能发生的后果,例如失去就业、家庭、朋友和声誉;非男性恋 MtF 对 HRT 有着矛盾的反应,激素可以诱发身体的变化,减少AG 癔症的兴奋,但他们削弱 AG 性兴奋会减少变性的欲望,而性兴奋促进了这点。
不可否定的是,对于 AG,HRT 和 SRS 有时可以提供显著的治疗结果。
批评
主要观点:
- AG 可能是副现象,但揭示它是没有意义的,是性别认同障碍中一个可预测但微小的表象。
- 尽管存在 AG,但 AG 是“持续消失并灭绝”的现象。
- Blanchard 的类型分类上并不充分。
- 药物降低了性欲,但 AG 持续。
- AG 论忽视了性别认同本身。
- AG 论和性别认同理论矛盾。
- AG 论不尊重跨性别人的身份,使得 MtF 长期有被害的观念意识。
- AG 论描述为“对自己的吸引”,这是不存在的。
Blanchard 的理论的支持方认为不被男性吸引的 MtF 的性表达是被“自己”作为女性的幻想所唤起,而对男性有性吸引力的 MtF 不存在自恋倾向,自恋甚至和性取向、性别认同相互关联和依赖。
男性恋的 MtF 经常自我认同为异性恋女性,同样的,非男性恋的 MtF 可能会自我认同为女同性恋者,因此说 MtF(他们一直在努力争取被认为是女性)只是具有不寻常性兴趣的一般男性,也是不恰当的。
通过发现 Y 染色体的存在与性吸引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来区分男性和女性,以此区分同性恋和非同性恋的 MtFs,这掩盖了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真实存在。AG 是有临床意义的,因为它干扰了正常的人际性吸引,也因为它与性别认同障碍有关。
如果 MtF 的性别认同不被认可,否认自恋的非同性恋 MtF 正在寻求将自己表现为 "社会所需",他们希望强调那些能够为他们赢得有利的 SRS 建议的特征和行为,而且有些人承认伪造了他们的手术前评估(Moser, 2017)。
AG 是性别认同障碍的结果,是非男性恋 MtF 寻求 SRS 的动机,性幻想帮助 MtF 居住在”正确的身体“,一种变性前过渡的应对机制。但问题是无法解释 MtF 性唤起和一些行为的联系,AG 本身才是真正、持久的性取向。
目前也有已完成 SRS 并以女性身份生活的 MtF 说,他们仍然体验到 AG 带来的兴奋,尽管它逐渐消失,但也可能是重要的临床现象。
政治
一般来讲变性人之所以变性是因为性别认同和生理的不一致,而自恋理论相反,认为性别认同和变性动机是性取向的副产品(Serano, 2020)。作者认为 Blanchard 的自恋理论越来越多被激进反女权主义引用。
我对(Serano, 2020)的回应:
Blanchard 的研究论证方法尽管不严谨,特别是定性方面,批判的是西方二分法的思想缺陷,并主张性癖、性幻想的去病化,现实中存在的男性中心论、男性物化女性、女权受损、性别本质主义,这些出于政治批判的论点往往是描述人们如何攻击或抹黑 LGBT 群体(巧妙地转移话题并制造人为的矛盾)。
在批判的方面,也存在 MtF 长期被不尊重,造成受害观念的可能性,一种污名化并概念化女性的描述,并破坏女性本身的身份认同。Blanchard 甚至将 AG 和恋童癖、恋物癖、apotemnophila(截肢癖)归类,这理论听起来就很变态,因为它包含着精神病中的刑事性案件(恋童癖、虐童癖、露阴癖等)。
跨性别本身是一件高度个人化、隐私化的事物,真的适合被社会化甚至政治化谈论合理性和正义吗?
困难
开发一套 AG 性幻想的量表比起人格障碍(如 MMPI)/精神疾病是更为困难的,人格特征的临床上的归类往往有显著性,但对性幻想的衡量我认为是糟糕的,考虑到 MtF 的变性动机从而修正一些性唤起的描述,性唤起的方式受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考虑到AG患者的谎言,也许患者本人也无法严格区分。
另一篇(Austin et al, 2022)表示 82%的跨性别者曾考虑自杀,40%曾自杀,使用 spss 22 回归,显示终生自杀企图和自杀倾向的模型都是显著的。
另一个对于 6 个月内自杀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学校的归属感、情感上的忽视、内化的自我污名化是影响短期自杀的因素。
尽管跨性别是个人化的选择,但跨性别者的处境受社会化、原生家庭因素影响。
社会
AG 可以是一套行动体系或实践体系,参与到日常生活维持一个连贯的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我更倾向将 AG 归类为神经性厌食症等现代神经性问题,但它往往不是病症,而是现代反身性的体现,是 AG 患者的性格、外貌、社交方式等和主流男性的不符,从而寻求新的身份认同,这和 MtF 的症状最初表现时间高度重合,是在 13 岁-17 岁,离开原生家庭开爽认识到自我的阶段,AG 的变性动机是掌握身体规则的极端和强迫倾向,跨性别或第三性打破了社会二元性别的桎梏,但新的社会并不选择包容他们,笔者认为性多元化和AG并不冲突,而社会存在二元论观念的 MtF 的影响,至少我了解到的,存在 MTx,甚至性别浮动的情况,这是高度社会化且长时间社会生活交互的结果,但这被传统心理学和精神学分析所忽视。
总结
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对 Blanchard 的批判有理论上的支持,看到的更多是社会化和政治化的因素,不论是否支持 AG 论,但 AG 是存在的临床现象,如果跳过它,会影响对 SRS 的心理评估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但对于 AG 应该有开放性的选择,而不是单纯的劝退或政治攻击;对于 SRS 的评估要求中就有”以女性身份生活至少两年“(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构造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的过程,而且以时间衡量也过于模糊,应该使用量表衡量新的身份认同是否稳定。
然而,这是一个被政治捆绑的时代,面对 LGBT 方面的观点需多加谨慎和思考,不论是支持或反对。
参考资料
Austin, A., Craig, S. L., D’Souza, S., & McInroy, L. B. (2022). Suicidality Among Transgender Youth: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Risk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37(5–6), NP2696–NP2718.
Barišić, J., Duišin, D., & Batinić, B. (2022). Autogynephilia. Srpski Arhiv Za Celokupno Lekarstvo, 140(5-6), 385–389.
Blanchard, R. (1991). Clinical observations and svsternatic studies of autogynephilia.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17(4), 235–251.
Lawrence, A. A. (2017). Autogynephilia and the Typology of Male-to-Female Transsexualism. European Psychologist, 22(1), 39–54.
Serano, J. (2020). Autogynephilia: A scientific review, feminist analysis, and alternative ‘embodiment fantasies’ model.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Keele), 68(4), 763–778.
Moser, C. (2010). Blanchard's Autogynephilia Theory: A Critiqu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57(6), 790–809.
推荐阅读
Lawrence, A. A. (2017). Autogynephilia and the Typology of Male-to-Female Transsexualism. European Psychologist, 22(1), 39–54.
Last Updated: January 20, 2024
CC BY-NC-SA 4.0